嵖岈山风景名胜区
首页 > 地质公园 > 地质遗迹 > 嵖岈山地质公园自然地理概况

嵖岈山地质公园自然地理概况

2012-07-01  嵖岈山风景区

  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南部秦岭伏牛山东延余脉的遂平县城西25km处,其范围包括遂平县嵖岈山风景区,嵖岈山乡大部,张台、槐树等乡的部分地区。地理座标为:东径113°37′00″—113°45′40″,北纬33°05′27″—33°14′00″,南北长16km,东西宽14km,总面积147.3km2。

  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南距驻马店市约42公里,北距郑州市约206公里,东距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26km,园区与国道、铁路、高速公路都有公路相通,且区内省道、乡村便道交织成网,交通十分便利(见嵖岈山地质公园交通位置图)。

  公园园区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属亚湿润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既具有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特征,又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冬季多西北大陆寒风,夏季受东南海风影响,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1℃,年最高气温43.0℃(1966年),最低气温-15.4℃(1969年);年平均降水972.0mm,春季降水占全年20.6%,夏季占53.8%,秋季占18.9%,冬季点6.7%;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87.9mm,春季蒸发量占全年的28%,夏季占39%,秋季占21%,冬季占12%;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年平均总云量6.2,日照时数2179.07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17.7千卡/平方厘米。霜期初始时间均在11月7日前后,终霜期一般在3月25日前后,历年平均无霜期224天;全年风向频率以北风和偏北风为主,其次是南风和偏南风,平均风速为2.8m/s,历年各月平均风速以4月份最大,达3.1m/s,10月份最小为2.3m/s。

  由于园区属于暖温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光能、热能、水份等气候资源比较丰富,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园区植物种类较多。据有关资料显示,园区木本植物有千孔柏(古柏)、国槐、马尾松、野山楂、桐油树等四十余种。草本植物有蜈蚣草、菖蒲、木灵芝、麦冬、益母草等不下百种。

  园区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洪汝河水系,为汝河水系三、四级支流,年际年内径流量变化均较大,且由于河流位于山前地带,多为河溪,河短坡陡,旱季水量小,甚至干涸,雨季暴雨易形成洪水。自20世纪50年代起,兴修水利建起了较多水库,主要有下宋中型水库1座,魏楼、双沟、曹寺沟、磨沟、蜜蜡山、李尧等小型水库6座,有效治理了水患,同时为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貌属于秦岭伏牛山东延余脉,处于华北平原南部与秦岭伏牛山过渡地带。其东部、南部为淮河流域沙河冲洪积平原。山体走向多为东西向和东北向,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多在海拔100m以上,诸多山峰(海拔300-500m)中最高为西部大顶山,海拔757.5m,其它主要山峰嵖岈山海拔419.5m,龙天寨海拔553.2m,大歪尖海拔640m,跑马山海拔520m,平顶垛海拔576.2m,尖山海拔585.1m,双山海拔554m,银洞尖海拔515.3m,其相对高差为300-500m。区内山体除嵖岈山为块状花岗岩组成外,其它山体多为层状沉积岩类组成。山体受燕山期不同方向断裂或节理切割和新生代以来区域地壳抬升的影响,形成断块状侵蚀山地,塑造了现今千姿百态的象形石、奇峰地貌景观。

 

分享至


 豫公网安备 41172802000198号  豫ICP备140099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