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保护区类型、级別与范围的划分
2017-10-29 嵖岈山风景区地质遗迹景观保护
地质遗迹保护区类型、级別与范围的划分
地质遗迹保护类型与级别的确定
作为保护对象的地质遗迹,按照其自然状况可分为点状,线状与面状类型在空间展布,因此可以采取地质遗迹保护点、保护段与保护区三种类型对地质遗迹进行保护。对于公园范围内的重要地质遗迹或地质遗迹比较集中的区域以保护区的形式进行保护,对于公园内其它的地质遗迹以及科考线沿线的典型地质遗迹,采用地质遗迹保护点或段的形式加以保护,从地质遗迹出露的位置起向两侧或周边延伸适当距离设置保护带,并按相应级别的保护措施进行保护,并纳入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序列。
根据公园内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珍稀程度及保护现状,对地质遗迹实行一级保护、二级保护和三级保护区(段/点),不同的保护级别有不同的保护要求。
(1)一级保护要求
严格保护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限制游客数量,严禁对地形、地物人为改变或破坏,除必要的科学考察外严禁交通工具在内行驶;在易受游客接触而破坏的地质遗迹或需要特别保护的地段,附近设置必要的保护隔离措施禁止游客随意进入;除必要的安全、旅游设施外,不得任意修建建筑物,旅游设施应与自然相协调;区内除解说牌、方向牌、公益提示牌外,严禁不当的商业广告;对区内进行生态复育,在适当区域进行绿化培育;严禁采石开矿,未经批准不得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区内地质遗迹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人,并建立定期巡查制度。
(2)二、三级保护要求
二级、三级保护区属一般保护区,允许设立少量地学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地学景观游赏无关的建筑,各项建设与设施应与景观环境协调。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
地质遗迹保护范围的划分
根据公园地质遗迹分布及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公园设置不同级别的地质遗迹保护区/点:地质遗迹保护区5个,面积3.23 km2,占公园总面积的8.67%。其中,一级保护区1个,面积0.79 km2;二级保护区2个,面积1.86 km2;三级保护区2个,面积0.58 km2。公园内上述保护区之外的地质遗迹点实施三级保护,三级地质遗迹保护点5处:吴王池、铁毛沟-跑马岭断裂、秀蜜湖、秀蜜峰瀑布、钾长花岗岩脉等。
表6-1 地质遗迹保护区一览表
编号 | 名称 | 面积(km2) | 保护级别 | |
1 | DB1-1 | 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保护区 | 0.79 | 一级 |
2 | DB2-1 | 六峰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保护区 | 1.59 | 二级 |
3 | DB2-2 | 鸽子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保护区 | 0.27 | 二级 |
4 | DB3-1 | 新元古界洛峪群典型地层剖面保护区 | 0.18 | 三级 |
5 | DB3-2 | 中元古界汝阳群典型地层剖面保护区 | 0.39 | 三级 |
(1)一级保护区
在公园内共设立一级保护区1处,即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保护区,面积0.79 km2。一级保护区重要拐点坐标见附表6-2。
表6-2 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拐点坐标
序号 | 东经 | 北纬 | 序号 | 东经 | 北纬 | 序号 | 东经 | 北纬 |
1 | 1134346.39 | 330745.42 | 6 | 1134321.79 | 330737.13 | 11 | 1134348.08 | 330810.08 |
2 | 1134339.29 | 330740.66 | 7 | 1134322.28 | 330754.95 | 12 | 1134358.97 | 330804.54 |
3 | 1134336.60 | 330731.80 | 8 | 1134323.31 | 330802.12 | 13 | 1134355.80 | 330755.99 |
4 | 1134332.29 | 330730.46 | 9 | 1134327.37 | 330807.67 | 14 | 1134351.35 | 330753.55 |
5 | 1134325.27 | 330730.90 | 10 | 1134338.29 | 330810.17 | 15 | 1134350.03 | 330748.16 |
l DB1-1嵖岈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保护区
位于嵖岈山景区,保护区面积0.79 km2,主要保护对象:嵖岈山花岗岩石林/峰林地貌以及象形石群(五圣成真、风动石、巨龙回首、如来佛石、海豚戏珠、悟净石、丞相帽、八戒娶妻、神龟望海、鳄鱼探海、玉兔望月、定海神针、美人豹、金牛饮水、仙人指路、剑鱼石、琵琶石、醉八戒、孔雀开屏石、猴石、母子石、蜗牛石、喜鹊报春、睡唐僧、鳄鱼斗象、玉娥朝圣、孔明帽、群兽拜佛、大鹏探海、睡猴、神猴出世、莲花掌、青蛙石、三道石、松鼠望月、刀劈石等)。
(2)二级保护区
在公园内共设立二级保护区2个,面积合计1.86 km2。
l DB2-1六峰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二级保护区
位于嵖岈山景区西部区域,保护区面积1.59 km2,主要保护对象:嵖岈山花岗岩体剖面,天磨湖和琵琶湖等水体景观,三道石、孔明帽、琵琶石、丞相帽、剑鱼石等花岗岩象形石,天磨峰、六峰山等花岗岩奇峰,浴盆峡、鹰愁涧等花岗岩峡谷,盘丝洞等构造地貌景观。
l DB2-2鸽子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二级保护区
位于嵖岈山景区东部,保护区面积0.27 km2,主要保护对象:嵖岈山花岗岩地貌和花岗岩体剖面,此处的花岗岩体为早白垩世角子山超单元中斑状中粗粒钾长花岗岩。
(3)三级保护区
在公园内共设立三级保护区2个,面积合计0.58 km2。
l DB3-1新元古界洛峪群典型地层剖面三级保护区
位于公园的东北区域,保护区面积0.18 km2,主要保护对象:新元古界洛峪群地层剖面、新元古界震旦系地层剖面等地质遗迹。
l DB3-2中元古界汝阳群典型地层剖面三级保护区
位于公园的西南区域,保护区面积0.40 km2,主要保护对象:汝阳群地层剖面典型地层剖面、块状山地貌景观、构造断层、洛峪群与汝阳群不整合剖面等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
公园赋存的地质遗迹许多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对园内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自2004年获批后,先后通过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投入、企业投资等渠道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主要有设立了地质遗迹保护区,建设了地质博物馆、旅游步道以及部分地质景观解说牌,地质遗迹保护已见成效。但由于早期公园范围过大以及公园保护经费相对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地质遗迹 分享至